时间:2025-10-30 17:17 信息来源:灌云县教育局[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2025年10月27日,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孟霞)第六次集中研修活动在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深化课堂实践,促进专业共生”为主题,汇聚工作室成员、特邀专家及灌云县骨干教师近百人,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活动中,5节不同学段的数学课依次呈现,聚焦数概念、规律探究与估算等核心内容,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姚琪(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执教二年级《认识100》,以“校园剧场数数”导入,通过摆小方块、拨计数器操作直观呈现“十进制”过程,融入100分试卷、百家姓等文化元素,实现数感培养与文化浸润的双重目标。
方婷(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的《认识10》(一年级)以“9和0争大小”趣味故事切入,借助摆小方块、计数器操作深化“满十进一”概念,结合数轴、涂色练习等多维表征,夯实低年级数的概念基础。
纪红艳(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带来三年级《间隔排列》,通过手帕与夹子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比”活动自主探究“两端物体数量关系”,开放性问题设计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
李嘉新(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鸡湖路小学)执教六年级《估算》,创设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估大”“估小”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深化策略意识,凸显数学应用价值。
左小平(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执教三年级《间隔排列》,从生活案例出发,系统构建“首尾相同(差1)、首尾不同(相等)、环形(相等)”三类模型,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灌云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葛再晓作《做思共生:基于理解的小学数学学科实践》专题报告,提出教学改革三维路径:目标升级(素养导向)、方式革新(做思结合)、成果转化(区域辐射)。倡导低段"具象操作"、中段"问题转化"、高段"数学建模"的阶梯式实践体系,通过思辨场景创设促进深度学习。
工作室主持人孟霞总结强调教学改革应以“真情境、探究点、活思维”为基点:1.情境化学习需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真实挑战,推动学生角色转型;2.结构化环节设计应构建"探索反思验证"循环,搭建思维进阶锚点。这一改革路径既呼应了素养导向的教育转型需求,也为师生共创思维赋能型课堂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范式。
活动通过示范课例与理论指引,生动呈现核心素养落地的多维路径。参与教师表示将加强生活联结与思维训练,推动数学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培育。
苏公网安备 32072302010045号 网站标识码:32072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