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七)监测能力:连云港市灌云生态环境监测站

时间:2024-08-13 17:15  信息来源:灌云县[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近年以来,全省基层(设区市及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水平。目前,全省40家(半数以上)基层监测机构已完成规范化建设。现推出10家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全面贯彻落实深化省以下监测垂直管理改革要求,在履职尽责、监测能力提升、队伍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

连云港市灌云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灌云站)成立于1980年4月,1996年5月首次通过省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现拥有实验室用房面积1200平米,办公用房600平米,设监督监测室、分析测试室、技术质量室、信息业务室。2023年被评定为全省第一批次C级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灌云站以规范化建设“基础指标、监测能力、装备配置、队伍建设、履行职责、管理体系、党建工作”七方面为核心,定计划、抓进度,补短板、提能力。

成立监测站工作专班,编印规范化建设文件口袋书,对照建设要求的七大项25个子项68个小项,制定路线图、排定时间表、编定任务书,做到周有计划、月有专题。同时积极向兄弟站学习,取长补短。

灌云站围绕“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加大投入,本着向“上级部门申请一点、县级财政拨一点、自己挤一点”,连续多年多方式筹措建设资金560余万元更换原子吸收、原子荧光,采购烟尘烟气测试仪等监测仪器设备40余台(套)。

强化人员职业操守引领和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先后组织4名同志到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生产厂家基地培训,4名同志到驻市中心短期跟班学习,邀请仪器厂家工程师到站里现场教学。仅2023年外部培训16次60人次,内部培训14次145人次,10人取得新上岗证74项。

灌云站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拓宽检测领域,扩增新项目,进一步夯实基础。

建立激励机制,将规范化建设指标定人、定时间、定任务,明确为年底评先选优先决条件。2023年8月、10月连续两次扩项,第一次主要是复评审(加扩项)能力维持和弥补常规项目缺陷,重点是水和废水中重金属以及水质监测指标扩15项;第二次扩项主要是围绕县域污染特征选取监测要素因子,重点是空气和废气中重金属以及废气监测指标扩18项。通过扩项,CMA资质能力由上年度一大类3小类49项,扩增至二大类4小类82项,55项基本监测能力全部满足。

在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中等检测领域方面扩增33项,较上一年度增加67.3%,新增现场(应急)监测和实验室仪器设备40余台(套),急需的硬件设备得到及时补充,资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新增加污染源监督监测中废气监测因子18项、废水监测中重金属13项,具备非甲烷总烃废气现场执法监测能力,2023年自行开展污染源执法监测 84家次,同比2022年增加48家次,开展应急监测2次、应急监测演练4次,增强了应急监测和执法监测等履职能力,大大减轻对社会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依赖程度。

版权所有:灌云县人民政府 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地图 >
备案号:苏ICP备06034732号 苏公网安备 32072302010045号 网站标识码:3207230037  
地址:江苏省灌云县幸福大道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