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289036/2018-00023
发布机构 灌云县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8-10-08
标 题 关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关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
时 效

关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其他  时间:2018-10-08[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蒋桂美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38号文件精神,我们教育系统认真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制度,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每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的详细统计,并且反映在每一位在籍学生档案之中;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动员全校所有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中来,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帮扶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心,设置亲情热线电话,同时配备电脑,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通过“亲情电话”或者电脑与家长进行电话或者视频沟通,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

二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学校老师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求每位教师每月都要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交流一次。

三是在系列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开展“四自”教育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良场所、不良人群”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自尊,生活中自立、独处时自律,成长中自强,防范和克服自身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还为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注意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兴趣出发,成立足球、篮球、美术、象棋、英语等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道德素质都得到提高。

目前,全县中小学正在集中开展“九个一”育人活动,将关爱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一是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各学校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做到室内布置温馨、人性、有文化品位,配备电话、电视机和DVD机、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二是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三是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四是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五是谈一次心。帮扶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六是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聚会。各班要建好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要大力开展向留守儿童送一句生日祝福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七是读一本好书。帮扶教师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八是写一封亲情书信。帮扶教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九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王             联系电话:13961350918

 

抄送:县人大人代联委、县政府督查室。

 

灌云县政府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2302010045号 备案号:苏ICP备06034732号   < 网站地图 >
主办:灌云县人民政府 承办: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灌云县幸福大道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32072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