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88551/2025-00002 | ||
发布机构 | 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5-05-14 |
标 题 | 关于印发《东王集镇2025年群众“房前屋后”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 ||
文 号 | 东王政发〔2025〕17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信息来源:灌云县东王集镇人民政府 时间:2025-05-14[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东王集镇2025年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计划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以来,省、市、县紧盯噪声、异味污染治理,扎实开展“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群众对“房前屋后”突出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仍居高不下。为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镇政府牵头抓总,镇环保办负责统筹协调,镇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全面整治“房前屋后”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实现群众“家门口”的合理诉求有人办、依法办。通过共同努力,到2025年底,各相关监管平台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明显下降;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事项中涉及“房前屋后”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工业企业噪声异味治理。全面分析企业噪声源、生产作业时段、噪声防治设施和周边噪声敏感点投诉情况,指导推动有关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合理安排夜间生产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严控噪声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乡村居住区域转移。紧盯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督促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印染、汽车修理和拆解等企业做好废气治理设施的维护升级,指导企业在物料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做好废气收集。对轻微违法企业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企业守法,对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超总量排放等违法问题依法严惩(责任单位:环保办)。
(二)严格交通运输噪声管控。强化机动车噪声污染管控,严厉打击“飙车”“炸街”等行为(责任单位:派出所)。加强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的监督管理,降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噪声影响(责任单位:执法队、派出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噪声敏感点位,开展专项治理,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派出所)。
(三)深化建筑施工噪声治理。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督促指导施工单位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引导其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通过随机抽查、暗访督查、网格化排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夜间工地巡查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施工行为(责任单位:规划办)。
(四)深化社会生活噪声治理。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在商业经营、宣传等活动中持续发出高噪声的行为(责任单位:派出所牵头,执法队配合)。对使用空调器、冷却塔、风机、发电机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设备、设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商业经营管理者,应督促做好优化布局、集中排放、减震降噪等措施,依法查处噪声超标行为(责任单位:环保办牵头,派出所、执法队配合)。督促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配套建设隔音板、减震垫等设施(责任单位:派出所牵头,执法队、文化站配合)。规范街道、 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娱乐健身活动,充分联动村社、网格员,引导社会团体自治,督促活动者遵守公共场所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责任单位:派出所牵头,执法队、文化站配合)。
(五)强化生活、建筑垃圾规范收集处理。优化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方案,合理设置和维护生活垃圾投放点和暂存点,按需建设转运站,提高环卫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责任单位:统筹办牵头,各村社配合)。加快建立建筑垃圾联单管理制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机制,加强日常巡检,依法严厉打击生活、建筑垃圾非法倾倒填埋(责任单位:执法队牵头,派出所、统筹办、各村社配合)。
(六)推进黑臭水体长效监管。建立河湖长巡查、定期监测、 长效养护、执法监管等常态化机制。协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强化源头污染管控。统筹开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农业种植尾水等污染治理,加强水系连通,实施生态修复。强化长效管护,建立黑臭水体的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回头看”, 防止“返黑返臭”,推动水体“长治久清”(责任单位:环保办牵头,兽医站、农技站、水利站、各村社配合)。
(七)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粪污异味治理。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确保粪污处理设备正常运行(责任单位:环保办牵头,各村社配合)。依法查处规下及养殖散户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到位、臭气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的帮扶指导(责任单位:动物防疫检疫站牵头,各村社配合)。
(八)加强餐饮、小作坊等废气异味治理。强化源头管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商住一体楼等区域,统筹做好餐饮油烟、小作坊异味的跟踪管理。督促经营单位安装并定期维护废气收集净化处理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废气直排问题多发的重点区域监管,将相关经营单位纳入执法检查计划,定期抽查废气净化设施使用情况。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经营者的环保责任意识(责任单位:执法队牵头,环保办、市场监管局第五分局、各村社配合)。
三、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25年5月)
建立“镇—村(社区)”联动排查机制,依托12345热线、环保督察信访件、部门、村社巡查等渠道,全面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噪声、异味、垃圾、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并形成问题清单(见附件)。各村社、相关部门于5月24日前将问题清单电子版报镇环保办。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5年6月—9月)
各村社、各责任部门对前期摸底建立的问题清单,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逐条落实,不能立即解决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限时整改,按序时进度开展整治。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10月—年底)
建立“回头看”机制,环保办、镇纪委和各牵头部门每季度对已整改问题开展复查,防止反弹。健全问题常态化发现整改长效机制,提升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变被动整改为主动发现、主动整改,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村社、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问题排查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举措开展排查整治。
(二)协调联动,高效落实。各牵头部门负责各个专项的统筹调度,各配合部门、村社要积极主动履职,形成排查整治合力,坚决削减存量问题。对应发现未发现、整治不彻底,在今年被省市县作为典型案例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三)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坚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标本兼治解决群众“房前屋后”生态环境问题。对发现未彻底整改到位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整改;对发现存在反弹回潮的问题,立即整改,构建长效管理制度。